迟来的大折叠体验天创优配,我目前作为把小折叠当双持的安卓机使用整体体验价是不错的,但是平时工作里确实见到大折叠的用户明显比早期推出这个品类时多了不少,这次就看见在直板机上天天把灭霸挂嘴边的vivo的X Fold5如何。
vivo X Fold5的包装盒与X200系列通用,采用简约的黑色设计,如今很多厂商都不再在包装盒上做复杂设计,简约风格成了主流。
专用保护壳以半透明塑料为基底,背面为贴合机身配色的皮革质感设计,且能覆盖机身闭合时的铰链部分 , 这一点很贴心,不过听说前代机型(X Fold3 Pro)的铰链曾是副屏刮伤的原因,因此 X Fold3 Pro 在全球发售时,铰链覆盖设计被取消了,对大多数人而言,保留铰链覆盖的设计其实更实用,当然这也因人而异(目前我手里的小折叠就没覆盖)。另外,主屏表面预装了保护膜,不建议撕下,爱惜一点,后续你指望厂家售后换也很麻烦;而副屏贴的是普通软膜,用户可根据需求自行更换。
展开剩余93%你用要是过Oppo Find N5,可能会觉得 vivo X Fold5的设计惊喜感稍弱,机身闭合状态下,顶部依次分布扬声器格栅、麦克风与天线开槽,侧面则是快捷键、音量键与电源键,不同于 X Fold3 Pro的滑动式按键,X Fold5改为了常规实体按键,不过支持自定义长按、双击手势,我把长按设为切换静音模式,双击设为启动相机,操作起来很顺手。
机身底部延续了经典布局,包含扬声器格栅、USB-C 接口、麦克风与SIM卡槽,为了让机身视觉上更轻薄,侧边框架没有采用纯平设计,而是带了一点弧度;绿色版本,正面为光面工艺(触感偏滑,需注意防摔),背面则是磨砂质感,且带有类似渐变的效果,光线角度不同,颜色会略有变化,整体氛围和 vivo X200 Pro 的蓝色款有些相似,即便不是 Pro机型,我估计浩克和蜘蛛侠的绿魔也会喜欢着颜色吧···
在机身材质与结构上,外屏采用第二代铠甲玻璃,通过在玻璃中优化纳米尺度晶体的比例,并提升离子交换性能,外屏玻璃的抗刺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日常使用时更耐刮擦、抗损伤。铰链部分则采用FS55超高强度钢和碳纤维材料打造,重量轻至14.24g,宽度也窄至16.6mm,以超窄超轻的姿态,为机身提供了超强的结构支撑,既保证了折叠操作的顺畅,也提升了机身整体的耐用性。
两款机型的尺寸与重量有一定差异,绿色 X Fold5为基准,灰色版本因材质不同,尺寸略有差异,展开厚度4.3mm,闭合厚度9.2mm,重量217g;vivo X Fold3 Pro展开尺寸为159.96×142.4×5.2mm,闭合尺寸159.96×72.55×11.2mm,重236g,而 vivo X Fold5展开尺寸159.68×142.29×4.55mm,闭合尺寸159.68×72.60×9.7mm,重量 226g。
从实际感受来看,两款机型展开后的长、宽几乎没差别,仅厚度差异肉眼可见(X Fold5 更薄),但如果和展开厚度4.7mm的vivo X Fold3比,X Fold5的轻薄感就没那么惊艳了,不过闭合状态下,1.5mm 的厚度差还是很明显的,尤其对比 X Fold3 Pro。
重量方面,X Fold5比 X Fold3 Pr轻了 10g,轻薄感提升很直观,不过我也很好奇 217g的灰色版本手感会有多轻盈,要知道目前很多安卓旗舰 Ultra机型的厚度约 9mm、重量 230g 左右,X Fold5作为折叠屏能做到这个尺寸,对习惯大屏手机的用户来说,上手几乎没压力。
相机模组均为圆形设计,但 X Fold5的模组看起来略大,传感器布局也更宽松,X Fold3 Pro 的传感器则显得更紧凑,耐久性方面,X Fold5 表现很出色,不仅支持 IP58 防尘防水,还额外兼容IP59等级,甚至能承受80℃热水冲刷与 - 20℃低温环境,但是什么情况需要承受这呢?涮肉改成涮手机?
X Fold5内屏尺寸为 8.03 英寸,分辨率2480×2200,搭配120Hz刷新率与LTPO 8T背板技术,外屏像素密度为 457PPI,精细度表现出色。色彩显示上支持 10.7 亿色,能还原丰富且准确的色彩层次。
外屏尺寸为 6.53 英寸,屏幕比例 21:19,分辨率为 2748×1172,屏占比达到 92.06%,内外屏最高都支持120Hz刷新率,无论是内屏展开后的大屏体验,还是外屏单持时的操作,流畅度都有保障;同时屏幕材质为 AMOLED,对比度高达 8000000:1,HDR 技术也能为影音、游戏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发现了吗,早期产品想做到内外屏素质一致还是成本高啊。
与X Fold3 Pro的主屏核心参数基本一致,仅屏幕供应商有差异,两者屏幕尺寸均为 8.03寸、比例4:3.55,分辨率2480×2200、像素密度412ppi,峰值亮度也都是 4500nits。据爆料,vivo X Fold5 的主屏有三星和京东方(BOE)两种供应商,其中仅 12GB RAM基础版采用京东方屏幕,这也使得官方宣传中不再强调三星 E7 屏,不过 X Fold5明确标注了蔡司大师色彩屏,色彩表现有品牌背书。
播放4K视频时,个人感觉vivo X Fold5的画面偏红,而 X Fold3 Pro偏蓝,这更多是色彩调校风格的差异,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单论视频观感,X Fold3 Pro的更对我胃口,不过打开图文平台时,X Fold3 Pro 的画面会偏暗,显得有些发灰,X Fold5则更通透。
由于两款机型的屏幕尺寸、比例、打孔位置和边框宽度完全一致,内容显示的整体布局没有差别,但在显示设置上,X Fold5更灵活,字体尺寸支持7级调节(X Fold3 Pro仅 5级),显示尺寸支持4级调节(X Fold3 Pro 仅3级) 调节到最大显示尺寸时,X Fold5一屏能多显示少量内容,对办公党来说算个小福利。虽然参数上两者峰值亮度相同,但实际对比有细微差异,在室内自动亮度模式下,X Fold5 的屏幕会稍亮一点(差异很小,不仔细看几乎察觉不到)
和主屏类似,X Fold5副屏的核心参数(尺寸、分辨率、边框宽度、打孔位置)与X Fold3 Pro基本一致,最大变化是屏幕形态X Fold3 Pro的副屏右侧边缘带有弧度,而 X Fold5 的副屏几乎是纯平面设计,手感更接近常规直板屏。播放视频时,副屏的色彩表现与主屏一致,X Fold5偏红,X Fold3 Pro 画面更紧凑锐利,但部分场景下 X Fold3 Pro 会显得偏暗、发灰,得益于显示设置的优化,X Fold5 的副屏也能多显示少量内容,但差异比主屏更小,日常使用中几乎可以忽略,拍摄相机样张时,一眼就能看出 X Fold5的副屏更清晰。另外,不知是否是软件优化的原因,即便两款机型搭载相同的处理器,X Fold5 的副屏(包括主屏)在滑动、手势操作时都更流畅,触控跟手性更好,整体来看,两款机型的副屏差异不大,仅在亮度和操作流畅度上 X Fold5 略有优势。
两款机型目前均搭载基于 Android 15 的定制 UI(出厂X Fold3 Pro为OriginOS 14,X Fold5为 OriginOS 15),vivo X Fold5 的一大亮点是强化了与苹果设备的联动,具体能支持Apple Watch连接天创优配,在安卓阵营中率先实现与Apple Watch配对,需先通过 iPhone激活手表,之后可在X Fold5上接听电话、接收短信、查看通知,还能同步运动健康数据,配对过程很流畅;
也兼容AirPods的连接、使用与查找功能,体验接近苹果生态内的原生效果;同时能与Mac联动,通过本地文件管理可直接访问Mac电脑中的文件,还能作为 Mac 的镜像屏或扩展屏使用,提升移动办公效率,不过需在Mac上从专用官网安装vivo办公套件。
存储配置上,vivo X Fold3 Pro的RAM未标注具体规格,仅提供16GB唯一选项,存储规格也未标注,有256GB/512GB/1TB三种容量,X Fold 的RAM采用LPDDR5X Ultra,提供12GB/16GB两种选择,存储采用UFS 4.1,同样有256GB/512GB/1TB三种容量,两款机型均搭载骁龙 8 Gen3 处理器,可见 X Fold5 的存储硬件有明显升级,读写速度比 X Fold3 Pro更快,容量选择上也更灵活,新增的12GB RAM版本以及16GB RAM可搭配256GB存储的选项(X Fold3 Pro仅16GB RAM起步),能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
为测试发热与性能,我对两款机型连续进行 3 次跑分测试,结果显示两款机型均在 200 万分左右,差异仅在误差范围内,性能水平相当,但机身温度有明显区别,X Fold3 Pro三次测试后的即时温度分别为42.3℃、42.0℃、43.5℃,而vivo X Fold5则为38.1℃、36.2℃、37.0℃,即便性能相近,X Fold5的发热控制明显更优,手持时几乎不会有明显发烫感。在3D Mark Wild Life Stress Test(20 分钟连续高负载测试)中,两款机型的最高 / 最低分数、稳定性(均在 54%-55% 左右)差异极小,但测试后温度反转,X Fold3 Pro为 38.5℃,X Fold5 为 39.5℃,不过这一差异仅在长时间高负载下出现,日常使用(如刷视频、办公)中,X Fold5 的手感仍更舒适(我不咋玩手游,对游戏场景的发热暂不评价)。
电池配置上,vivo X Fold5 搭载6000mAh+80W有线+40W无线,以及反向充电功能,续航与补能都很实用。实际使用场景中,外屏短视频连刷可长达17.2小时,内屏亮屏导航能持续10.4小时,进行视频会议也能支撑13.6 小时,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时间办公,续航都足够安心。
折叠屏专属功能方面,两款机型的铰链最大开合角度均约为120°,日常使用足够灵活,不过 X Fold5因使用次数少,铰链手感偏紧,X Fold3 Pro(已使用约1年)则更顺滑,长期使用后两者的差异可能会缩小,目前无需担心铰链卡顿问题。折痕方面,X Fold5 的主屏折痕比X Fold3 Pro 更明显(即便 X Fold3 Pro 已使用1年),且实际触摸时能清晰感受到折痕,推测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差异可能会更大。功能选项上,vivo X Fold5 保留了折叠屏常见的专属功能,包括多窗口功能(支持分屏显示、调整应用比例、任务栏切换)、工作台模式(最多可同时显示 5 个应用窗口,适合多任务办公),切换应用时几乎无卡顿,这算是大内存带来的专属优势)、,主屏的内容可无缝切换到副屏显示),此外系统还内置了 AI 相关功能。
相机系统是X Fold5的一大看点。蔡司超级长焦镜头搭载索尼 IMX882 传感器,拥有5000w像素,传感器尺寸为1/1.95 英寸,光圈 f/2.55,采用3倍潜望式长焦设计,支持 OIS 光学防抖,不仅能实现 100 倍蔡司超清变焦,长焦微距有20 倍,远距离拍摄时细节捕捉与色彩还原都很出色。超感光VCS仿生主摄则采用索尼IMX921 传感器,同样为 5000w像素,传感器尺寸 1/1.56 英寸,光圈 f/1.57,具备 OIS 光学防抖,在各类光线场景下都能拍出清晰且色彩自然的主摄画面。超视野超广角摄像头为5000w像素,传感器尺寸 1/2.76 英寸,光圈 f/2.05,等效焦距 15mm,支持 AF 自动对焦,能带来广阔且清晰的广角拍摄体验。
对比 vivo X Fold3 Pro,两款机型在超广角传感器上一致,均为 500w像素的 JN1 传感器(1/2.76 英寸);但广角和长焦传感器有差异,X Fold3 Pro的广角是 5000w像素的OV50H 传感器(1/1.3 英寸),长焦为5000w像素的OV64B传感器(1/2.0 英寸),变焦能力都支持 倍光学与100倍数字变焦。
超广角拍摄
两款机型采用相同的超广角传感器与处理器,但X Fold5的样张整体更亮,应该是算法调校更激进;色彩表现上,两者差异不大,均能还原场景真实色调(先3再5)
广角拍摄
逆光场景X Fold5 的样张易出现过曝(白色区域泛白),X Fold3 Pro 的逆光压制更稳定(先3再5)
常规场景X Fold5 的色彩稍浓,X Fold3 Pro 因传感器尺寸更大(1/1.3 英寸 vs 1/1.56 英寸),画面解析力更强;近距离拍摄时,X Fold3 Pro 因传感器更大,最小对焦距离更远(不易靠近拍摄主体),X Fold5 则更灵活。
整体观感X Fold3 Pro 的样张整体偏亮,但部分场景会显得 发白,X Fold5 的色彩更均衡,不过解析力稍弱。
超级微距模式拍摄
3 倍焦段(默认)实测最短对焦距离约 15cm,两款机型的细节还原能力相近,X Fold5 的色彩更贴近现实。
6 倍 / 10 倍焦段支持一键切换 3/6/10 倍变焦(最大 20 倍),放大后 X Fold5 的细节保留更完整,X Fold3 Pro 则易出现边缘模糊;此外,X Fold5 疑似支持超广角微距(需进一步验证),拍摄范围比 X Fold3 Pro 更广。
长焦拍摄
3倍光学变焦X Fold5 的样张为压缩版,画质差;X Fold3 Pro 的解析力更优,色彩更明亮。
变焦特写
3倍焦段X Fold5 的色彩更接近现实场景,X Fold3 Pro 稍偏亮。
10 倍焦段X Fold5 的画面稳定性更好(手抖影响更小),X Fold3 Pro 则易出现轻微模糊。
低照度超广角拍摄
两款机型采用相同传感器,但 X Fold5 的样张多数偏暗,且易出现轻微过曝;X Fold3 Pro 的画面更亮,不过噪点稍多。整体来看,低照度下超广角的差异不大,均能满足日常记录需求。
低照度长焦拍摄
2 倍焦段两者表现相近,均无明显过曝或噪点问题。
3 倍焦段X Fold3 Pro 的样张底部出现莫名光线(疑似算法 bug),X Fold5 表现正常。
5 倍焦段X Fold5 的样张比预期更清晰,暗部细节保留完整,X Fold3 Pro 则稍显模糊。
vivo X Fold5与上一代X Fold3 Pro的对比中,X Fold5在轻薄化、发热控制、苹果设备联动、电池容量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屏幕与性能表现相近天创优配,但充电速度、相机解析力(广角)略有退步。整体来看,X Fold5 足以与 X Fold3 Pro区别不大,所以纯性价比选老款,有联动办公需求选新款就行~
发布于:河南省嘉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